订阅
11月21日,第22届世界杯在卡塔尔如期开赛,但传说中的“世界杯魔咒”这次似乎有些失灵? 虽然没有令人振奋的大行情,但是截至11月23日收盘,上证综指已经小幅上涨三连,出现了三连阳行情。 放眼过去,每当市场出现连涨或连跌行情,总有投资者陷入纠结:当市场连续上涨,入场担心买在短期高点;市场连续下跌,考虑割肉离场时又担心卖在低点。 到底怎么操作比较合适? 老规矩,用数据说话。 01 市场连涨连跌常见吗? 在“刚刚!”、“震惊!”、“史诗级”的渲染下,不少小伙伴似乎感觉A股的颠簸程度时常超乎预期。 事实真的如此吗?不妨看看数据。 (数据来源:wind,数据区间:2012/1/1-2022/11/15.风险提示: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,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。) 近10年来,A股连跌或者连涨的情形其实并不罕见,甚至还挺常见的。而且沪深300指数近10年来还出现过“12连涨”,也出现过“9连跌”。 不过抛开极端情况,以连跌三天为例,沪深300指数近10年来发生了157次,平均一年就会发生15次左右,一个月起码就会出现一次。 连续上涨的情况也很类似,不过中证500连续上涨的次数明显多于沪深300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,大家过去印象中的“中小盘风格”上涨爆发力比较强,从这个角度也是得到了一定的印证。 02 连跌后入场靠谱吗? 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总是说越跌越买,性价比是跌出来的。 那么,置身市场的历史长河中,连跌之后买入,效果如何?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,先看连跌5天的情况(可能已经到大家比较焦虑的点了)。 (数据来源:wind,数据区间:2012/1/1-2022/11/15.风险提示: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,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。) 在连跌五天之后一笔买入,在各个持有期内,正收益概率均超过了50%,持有平均收益率也随着持有时长增加而提升。 再来看看出现更频繁的连跌3天的情况。 (数据来源:wind,数据区间:2012/1/1-2022/11/15.风险提示: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,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。) 短期来看,连跌3天之后买入,持有一到两个月,正收益的概率并未超过50%,但是,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,正收益概率和持有期平均收益也是在不断提升。 如果能坚持持有2年左右,获得正收益的概率甚至超过了70%,持有期平均收益也达到21.60%。 通过这组数据,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两个结论: 第一,越跌越买的操作在历史上来看是有实际价值的,特别是在市场连续下跌、投资者情绪持续低落的环境中。 第二,决定我们最终收益的,还是时间。仅从数据上看,买跌操作对长期投资者的“奖励”似乎更丰厚。 03 连涨很“忐忑”? 判断估值水平再决策 前面回顾了连跌时刻,那么连涨时刻怎么办?要不要“见好就收”? 考虑到指数“高位”追涨和“低位”追涨,结果可能会有差别,我们不如用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作为参考,分别看看两种情形下的收益情况。 (数据来源:wind,数据区间:2004/12/31-2022/11/15.风险提示: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,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。) 可以看到,高位入场与低位入场,存在明显的收益差距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持有180天的情况下,高位买入和低位买入的平均持有收益率差距达到了20.66%,两种操作,投资体验截然相反。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,出现连续上涨后,持仓是否要赎回? 可能判断的关键在于:当前市场处于什么位置? 高位区间需要谨慎,但是低位区间的连续反弹,有可能是行情趋势切换的信号,此时过早卖出,则很有可能错失未来的丰厚回报。 写在最后 遇到市场连涨或者连跌的情形,怎么办? 总结了3点建议供大家参考: 首先,保持淡定。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,连涨连跌在A股市场历史上并不少见,这也是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所致,即使遇到了也不必太过焦虑。 试着适度“逆行”。 市场连续下跌,很多情况下,正是风险集中释放的时刻,在下跌中估值水平也在逐渐压缩。此时逆势布局,拉长持有期限,有机会获得不错的回报。 别忘了关注估值水平。 如果指数处于低位,市场连续上涨,可能是趋势反转的信号,“忐忑”之余,不如试着长期持有。但是如果市场处于高位,可以适当保持谨慎。 (文章来源:博道基金) 8090经典老歌mv http://8809880.chapuw.com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